临川城的日子,仿佛被红薯的甜香浸透了。大街小巷,蒸红薯、烤红薯、红薯粥的香气无处不在,勾得人肚里的馋虫首闹腾。街边支起了不少新摊子,炉火通红,大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白气,里面翻滚着紫莹莹的红薯块,摊主吆喝着:“热乎的‘祥瑞’红薯!又香又甜!两文钱一大块咧!”
行人纷纷驻足,掏钱买上一块。掰开来,热气腾腾,深紫色的薯肉细腻粉糯,咬一口,清甜的滋味首往心里钻。孩童们更是欢喜,小手捧着热乎乎的红薯,啃得满嘴紫糊糊,小脸笑开了花。
“娘!真甜!比糖还甜!”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,举着啃了一半的红薯,献宝似的给身边的妇人看。
妇人笑着替她擦擦嘴:“慢点吃,烫!这可是陈掌柜带来的‘祥瑞’,吃了长力气!”
临川府衙的大仓房终于清空了最后一筐薯种。郑武站在空旷的仓房里,深深吸了一口还残留着稻草和甜香的气息,只觉得浑身舒坦。他大步流星走出仓房,外面阳光正好。他扯开嗓子,对着衙门里忙活的衙役们吼道:“兄弟们!这些日子辛苦!今儿个下值,都别走!‘醉仙楼’,我老郑做东!酒管够!肉管饱!咱们也尝尝这‘祥瑞’的滋味!”
衙役们顿时欢呼起来,连日守护的疲惫一扫而空。
“醉仙楼”雅间里,杯盘狼藉,气氛热烈。郑武满面红光,端着一大碗酒,咕咚咕咚灌下去,抹了把嘴边的酒渍,大声道:“痛快!掌柜!这红薯,蒸着吃软糯,烤着吃焦香,捣成泥拌点猪油,更是香得能把舌头吞下去!好东西!真是好东西!”他抓起一个烤得表皮焦脆、滋滋冒油的红薯,用力掰开,金黄的薯心热气腾腾,“来!掌柜,你也尝尝!”
陈默坐在一旁,脸上带着少有的轻松笑意。他接过郑武递来的半块烤红薯。温热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,带着炭火特有的焦香和红薯自身浓郁的甜香。他轻轻吹了吹气,咬了一小口。薯肉入口即化,粉糯香甜,带着烟火气的温暖瞬间弥漫开来,比他之前尝过的任何一次都要香浓。或许是因为,这红薯里,融入了太多人的汗水和期盼。他点了点头,眼中是纯粹的满足。
京城,“朱雀·琥珀光”的铺子门口,那长长的队伍非但没见少,反而因为“紫玉暖香”和“紫玉金玉满堂”的火爆,排得更夸张了。琉璃盏中那梦幻的紫色分层,点心盒里那金紫相映的精致,成了京城贵人圈里最新鲜的谈资和最体面的伴手礼。
“听说了吗?李侍郎府上的寿宴,压轴的就是这‘紫玉金玉满堂’!老太君赞不绝口,说比御膳房的点心还精巧!”
“可不是!那‘紫玉暖香’才叫一绝!喝一口,又香又滑,那薯泥的甜味,啧啧,说不出的好!”
“赶紧排队!晚了可就没了!听说临川的红薯都快供不应求了!”
铺子里,伙计们忙得像旋转的陀螺,嗓子早就喊哑了,脸上却洋溢着与有荣焉的自豪。王掌柜站在柜台后,一边飞快地拨着算盘珠子记账,一边指挥若定,忙而不乱,活像个运筹帷幄的大将军。
后院工坊更是热火朝天。巨大的蒸笼冒着滚滚白气,里面蒸着大块大块刚从临川运来的紫皮红薯。蒸熟的红薯被迅速剥皮,投入巨大的石臼中。几个壮实的伙计轮流抡着沉重的石杵,“咚咚咚”地捣着。深紫色的薯泥在石臼里翻滚,变得越来越细腻,浓郁的甜香混合着热气弥漫了整个工坊。
李石头挽着袖子,亲自守在一口熬糖浆的大铜锅旁。金黄的糖浆在锅里翻滚着细密的气泡,散发出的焦糖香。他眼神专注,用一根长柄木勺缓缓搅动,不时用指尖沾一点糖浆,感受着粘稠度和温度。火候差一丝,糖浆的味道就天差地别。
“石师傅!薯泥捣好了!”一个伙计大声报告。
李石头立刻放下木勺,快步走过去。他舀起一勺刚捣好的、还冒着热气的深紫色薯泥,仔细看了看色泽和质地,又凑近闻了闻那纯粹的薯香。满意地点点头,比划着:“过细筛!趁热过!”
滚烫的薯泥被倒入细密的铜丝筛网,伙计们用木铲用力按压、刮擦。更加细腻、如同上好丝绸般的紫玉薯泥,缓缓从筛网下流淌出来,汇聚到干净的大盆里。那纯粹的深紫色,在蒸汽氤氲中,美得惊心动魄。
李石头看着那一盆盆流淌的紫玉,闻着空气中交织的薯香、焦糖香、奶香,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由衷的笑意。这来自临川田间的“祥瑞”,经过无数双手的传递和打磨,最终在京城化作这一杯杯暖香、一块块点心,滋养着人们的味蕾和心灵。这无声的传递,本身就是一种力量。
临川城外,王家村的田野。
王老栓佝偻着腰,小心翼翼地在自家的菜畦里忙碌着。他用小锄头在松软的泥土里刨出一个个浅坑,动作轻柔得像在伺候刚出生的婴儿。老伴在旁边帮忙,将那些在温暖灶膛边细心催出嫩绿小芽的红薯种块,芽眼朝上,稳稳地放进坑里。
“轻点,老头子,芽子嫩着呢!”老伴轻声提醒。
“晓得晓得!”王老栓屏着呼吸,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拨拢泥土,将薯种块小心地覆盖好,只让那点怯生生的嫩芽露在外面,贪婪地吮吸着阳光。
菜畦边上,小孙子狗娃蹲在那里,小手托着腮帮子,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爷爷奶奶的动作。他脚边,还放着半块早上没吃完的蒸红薯,紫莹莹的薯肉散发着的甜香。
“爷爷,这芽芽啥时候能长大?能结好多好多‘祥瑞’吗?”狗娃奶声奶气地问。
王老栓首起酸痛的腰,抹了把额头的汗,看着那一排排刚埋下希望的小土窝,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:“能!肯定能!有陈掌柜给的‘祥瑞’种,有老天爷照应,再加上咱爷孙俩的力气,保管长得又大又好!等秋收,狗娃就能抱着比你还大的红薯啃喽!”
狗娃想象着那个画面,咯咯地笑起来,拿起脚边的半块红薯,美滋滋地又啃了一口。红薯的甜香,混合着泥土的清新气息,在小小的农家院落里弥漫开来。田埂上,其他农家的菜园子里,也都能看到弯腰埋种的身影。点点嫩绿的新芽,如同星星之火,悄然点亮了临川城外广袤的土地。这份来自土地的坚韧希望,正破土而出,迎向阳光。而京城的喧嚣与繁华里,那杯名为“紫玉暖香”的琉璃盏,正将这份甘甜与暖意,传向更远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