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第二十三章 爪印的第一笔(2011年3月22日 下午)
下午的寒风似乎收敛了些许锋芒,但天空依旧被厚重的铅灰色云层覆盖,透着一股压抑的沉闷。刘明几乎是跑着离开学校的,书包沉甸甸地压在肩上,里面除了书本,还有那份沉甸甸的、关于墨雪和母亲的责任,以及那个刚刚在绝望中点燃的、名为“爪印”的微小火种。
他先冲回家。推开门,屋内的景象与清晨离开时并无二致。冰冷的空气,熄灭的炉火,桌上那碗彻底冷透、结了厚厚一层米油的小米粥。唯一的变化,是赵婶和王奶奶换成了李大爷——他正坐在小板凳上,愁眉苦脸地看着依旧瘫坐在门口、如同泥塑木雕般的张秀兰。
“明子回来了?”李大爷拄着拐杖想站起来。
“李大爷,辛苦您了!”刘明连忙摆手让他坐着,“我妈她……”
“唉,还是那样,”李大爷摇头叹气,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无奈和心疼,“不吃不喝,也不说话。赵婶中午回去做饭了,王奶奶也乏了,我替会儿班。喂她水,嘴唇抿得死紧,碰都不让碰一下……这……这可咋办啊!”
刘明的心沉甸甸的,像灌满了冰冷的铅水。他走到母亲身边蹲下,看着她灰败的脸色和干裂的嘴唇,喉咙发紧。他端起桌上那碗凉透的粥,又兑了些热水进去,搅成温热的糊状。
“妈,喝点粥吧?就喝一口,好不好?”他的声音带着近乎哀求的沙哑,舀起一小勺,小心翼翼地送到母亲唇边。
张秀兰的眼珠微微动了一下,目光掠过那勺粥,又缓缓移开,重新定格在虚空。嘴唇紧抿着,没有任何开启的迹象。那无声的拒绝,比任何言语都更令人绝望。
刘明的手停在半空,勺子里的粥微微晃动。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再次攫住了他,几乎要将他压垮。他强忍着鼻尖的酸涩,把勺子放回碗里。
“李大爷,”他站起身,声音低沉,“麻烦您再照看一会儿,我……我有点事,很快就回来。”
“去吧去吧,孩子,这里有我。”李大爷摆摆手,语气充满理解,尽管他并不知道刘明要去做什么。
刘明不再耽搁,将家里唯一一件还算厚实的外套裹紧,再次冲入了阴冷的空气中。他需要力量,需要支撑,需要确认那条在绝望中开辟的小径并非幻影。而力量,就在下午三点“雕刻时光”的约定里。
“雕刻时光”咖啡馆坐落在大学城边缘一条相对安静的梧桐小道上。门面不大,暖黄色的灯光透过挂着水汽的玻璃窗透出来,在阴沉的午后显得格外温暖。推开门,一股混合着咖啡香、烘焙甜香和旧书纸张味道的暖流扑面而来,瞬间驱散了刘明身上的寒意和心头的些许阴霾。
咖啡馆里客人不多,舒缓的轻音乐流淌着。刘明一眼就看到了靠窗位置的小周(周雨薇)。她对面还坐着两个人。一个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孩,剪着利落的短发,穿着米白色的高领毛衣,眉眼间带着一股书卷气和干练。另一个是个戴着黑框眼镜、头发有些蓬乱的男生,穿着格子衬衫,面前放着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笔记本电脑,正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键盘。
“刘明!这边!”小周看到刘明,立刻挥手招呼,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。
刘明快步走过去,有些局促地在小周旁边的空位坐下。
“给你们介绍,这就是刘明!”小周热情地指着刘明对另外两人说,然后又转向刘明,“这两位就是我们‘爱宠之家’的骨干啦!这位是方琳,医学院大三的高材生,我们的‘兽医顾问’,虽然还没执照,但懂得可多了!这位是吴涛,计算机系的大神,技术宅,我们的‘网络工程师’!”小周的介绍带着轻松和信任。
“你好,刘明。”方琳微笑着伸出手,笑容温和而富有感染力,“雨薇跟我们说了墨雪的事,还有你的想法,真的很了不起,也很让人心疼。”她的目光清澈,带着理解和尊重,没有丝毫的客套。
“你好。”吴涛也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,推了推眼镜,有些腼腆地笑了笑,“你的构想,逻辑很清晰。”他说话简洁,带着理工科特有的首接。
刘明连忙和方琳握了握手,又对吴涛点点头。方琳的温和干练和吴涛的腼腆专注,让他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些。这就是他的“同路人”了。
“刘明,先喝点热的暖暖。”小周把一杯冒着热气的可可推到刘明面前,“家里……阿姨还好吗?”她的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。
刘明捧着温热的杯子,指尖传来暖意。他摇了摇头,声音低沉:“还是那样……不吃不喝,不说话。”他简单说了下家里的情况和李大爷在照看。
方琳的眉头微微蹙起,流露出专业性的担忧:“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的表现很典型。巨大的情感依赖对象突然丧失,加上目睹过程的冲击……她现在完全封闭了自我。除了时间,更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持续、温和的情感支持。可惜……”她没说完,但大家都明白,专业的帮助对刘明家来说遥不可及。
咖啡馆里的温暖气氛也无法完全驱散这个话题带来的沉重。一时间,桌上有些沉默。
“所以,”小周打破了沉默,她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有力,目光灼灼地看着刘明,也看向方琳和吴涛,“我们更要抓紧时间,把‘爪印计划’的第一步做起来!不是为了忘记痛苦,而是为了让墨雪的离开更有意义!为了让别的‘张阿姨’和‘墨雪’,能少经历一些这样的悲剧!”
她的话像一剂强心针。刘明抬起头,迎上小周的目光,用力点了点头。方琳和吴涛也神情严肃地表示赞同。
“好!那我们就开始!”小周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硬壳文件夹,打开,里面是几页打印好的表格和几张手绘的简易地图。“这是我上午根据刘明的构想,初步拟定的‘爪印1.0行动方案’!大家看看,查漏补缺!”
刘明有些惊讶地看着那份打印工整的方案,没想到小周行动力如此之强。
方案首页清晰地写着:
**【爪印连接计划 - 第一阶段:社区守护网(试点)】**
**目标区域:**
1. 梧桐巷片区(刘明家所在老城区核心,约50户)。
2. 大学城西区宿舍群(方琳熟悉,约3栋楼,120间宿舍)。
**时间节点:** 2011年3月22日 - 4月30日(40天)
**核心任务:**
1. **【摸底登记】**
* 设计《养宠家庭/关注者信息登记表》(附件1)。
* 内容:户主/联系人姓名、住址、联系电话(固话/手机)、宠物种类/数量/昵称、是否有特殊成员(老人/儿童/特殊需求者)、是否愿意担任/推荐“邻里联络人”。
* **执行:** 分组包干,逐户上门登记(携带志愿者胸卡/说明信)。重点标注有特殊成员家庭!刘明负责梧桐巷(熟悉),方琳负责西区宿舍(学生身份便利),雨薇机动支援+疑难攻坚(如孙主任辖区)。
* **难点预估:** 不信任(解释清楚目的!强调信息保密,仅用于紧急预警和互助)、空户、拒访(做好标记,后续尝试)。
2. **【建立联络网】**
* 基于登记信息,筛选并确定“邻里联络人”(热心、可靠、常驻)。
* 建立《联络人清单》(附件2),明确其负责的楼栋/户数。
* **执行:** 单独拜访联络人,说明职责(传递高危预警、必要时协助通知特殊家庭),建立首接联系(电话/QQ)。初期给予简单培训(如何识别高危信息、如何有效口头传达)。目标:梧桐巷设5-8名,西区宿舍设每栋楼1名楼长+2名层长。
3. **【预警前置】**
* 信息源开拓:
* 吴涛:监控大学城BBS、本地生活论坛、校方通知栏,捕捉“灭鼠”、“消杀”、“环境整治”等关键词。
* 方琳:联系环境工程系“绿色先锋”社团(有熟人),尝试获取非公开通知。
* 雨薇:定期“拜访”街道办/环卫站(以咨询/反馈名义),留意公告栏,与基层工作人员(非孙主任)建立友好关系。
* **执行:** 一旦确认高危行动(如剧毒投放、大规模流浪动物清理),立即启动!
* 吴涛:第一时间群发短信(覆盖登记手机号) + QQ群公告。
* 雨薇/方琳:电话通知所有“联络人”,确保信息传达。
* **重点:** 联络人**必须**在24小时内,**上门**或**当面**通知到其负责的**所有**养宠家庭和**特殊成员家庭**!并做好记录(附件3)!强调“看好宠物”、“避免外出”、“发现异常立即联系”!
4. **【互助启动】**
* 吴涛:立即建立“爪印互助”QQ群(群号:XXXXXXX),打印群二维码和加入方式。
* 雨薇:公布临时互助热线(即雨薇手机号:XXXXXXXXXXX),承诺尽力接听。
* **执行:** 登记时,向每户发放《爪印互助卡》(附件4),包含:QQ群号、热线电话、紧急情况处理小贴士(如误食毒物催吐法、就近宠物医院电话)。
* 互助范围:走失协寻、紧急送医求助、可疑情况举报(如恶意投毒)、临时寄养信息、经验交流。
5. **【资源整合】**
* 志愿者:现有核心成员(周、方、吴、刘) + 吸纳登记时表现积极的热心居民/学生。
* 经费:零预算!打印费(登记表、互助卡等)由核心成员AA分摊。通讯费自理。
* 工具:登记表、笔、胸卡(自制)、地图、手机、吴涛的笔记本电脑+网络。
**附件预览:**
* 附件1:《养宠家庭/关注者信息登记表》(样表)
* 附件2:《邻里联络人清单》(样表)
* 附件3:《高危预警传达确认记录表》
* 附件4:《爪印互助卡》(设计稿)
方案条理清晰,目标明确,步骤具体,甚至预判了难点。刘明看得心潮澎湃!这远比他昨夜在寒风中的零散构想要成熟得多!小周不仅理解了他的核心痛点,更用她的经验和行动力,将它迅速转化为了可操作的落地计划!
“太……太好了!”刘明忍不住低声赞叹,看向小周的眼神充满了敬佩。
“框架是雨薇搭的,表格是我设计的,技术部分靠吴涛。”方琳笑着补充,指了指吴涛的电脑屏幕,上面正显示着一个简洁的QQ群管理界面雏形,“我们讨论了一上午,觉得先从这两个最熟悉、也相对封闭的试点区域开始,风险可控,也容易看到效果。”
吴涛推了推眼镜,有些不好意思:“QQ群建好了,叫‘爪印互助-梧桐巷&西区宿舍’。群公告和文件上传功能可以发预警和互助信息。就是……大规模群发短信,得靠手动,或者用飞信,但有些人可能没开飞信。”
“手动就手动!关键信息,一遍电话,一遍短信,一遍QQ群公告,确保触达!”小周斩钉截铁地说,“我们人少,就拼细心和腿脚勤快!”
“登记表的设计很合理,”刘明仔细看着样表,“特别标注‘特殊成员’和‘联络人意愿’这两栏,很关键!”
“对!”小周点头,“这是我们这张网的核心节点!联络人就是神经末梢!所以筛选和沟通一定要到位,让他们理解这份责任的重要性。”
刘明看着方案中自己负责的梧桐巷,那是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,每条巷子、每户人家都无比熟悉。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一丝微弱的兴奋感交织在一起。
“我……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?”他有些急切地问。
“现在就可以!”小周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叠打印好的《养宠家庭/关注者信息登记表》,还有几张空白的《邻里联络人清单》和一小叠印着QQ群号和热线电话的简易《爪印互助卡》。她又拿出几个用硬纸板自制的、写着“爱宠之家志愿者”的简易胸牌,递给刘明一个。
“这是你的‘装备’!”小周笑着说,笑容里带着鼓励和信任,“先从你家那条巷子开始,你最熟悉。记住,态度要诚恳,说明来意,强调我们是公益的、为了宠物和主人的安全。遇到不理解的,别硬来,做好标记。重点留意像赵婶、王奶奶这样的热心人,还有家里有老人孩子养宠的。”
刘明接过那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纸张和简易的胸牌,感觉它们沉甸甸的。这不是普通的纸张,这是“爪印计划”落地的第一块基石,是墨雪用生命换来的、改变的开始!
“好!我这就去!”刘明站起身,将登记表小心地放进书包,把胸牌别在外套里面。一股久违的、带着使命感的冲动在他胸中涌动。
“加油,刘明!”方琳微笑着鼓励。
“注意安全。”吴涛也从电脑前抬起头,认真地说了一句。
小周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去吧!记住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!有任何情况,随时打我电话!”
刘明重重点头,不再多言,转身推开咖啡馆的门,再次踏入外面阴冷的空气。寒风依旧,但这一次,他感觉自己的脚步前所未有的坚定。他摸了摸书包里那叠登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