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鼎风云

第7章 危局思变

加入书架
书名:
夏鼎风云
作者:
鹤于风起
本章字数:
4824
更新时间:
2025-07-01

北风卷着残雪掠过雁门关,城墙上凝结的冰棱在暮色中折射出冷冽的光。苏逸风身披厚重的玄狐大氅,望着城外逐渐恢复炊烟的村落,手中狼毫在羊皮纸上顿出个墨团。自林家商船以运盐之名送来粮草,北境将士己能吃上饱饭,可粮仓里那几袋混杂着海盐的糙米,仍在提醒他这不过是权宜之计。

“父亲,林家的商船这个月又少了三艘。” 苏明璋推门而入,铠甲上的积雪簌簌掉落,“保皇党在沿海布下关卡,商船被扣押的理由五花八门。” 他将一卷文书拍在案上,羊皮纸边缘还带着海水浸泡的褶皱,上面密密麻麻盖满了金陵海关的红印。

苏逸风放下笔,指腹着地图上被红笔圈出的北境三城。朔方城的商业街、临洮的马场、玉门关的商栈,这些承诺给林家的产业,此刻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他忽然起身,玄狐大氅扫过堆积如山的军报,苍老的声音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:“传令下去,明日辰时,召集所有将领、地方官员,还有通晓农事、冶铁的匠人,在军议厅集合。”

次日清晨,军议厅内火把通明,将众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城墙上,恍若群魔乱舞。苏逸风拄着长剑站在沙盘前,剑身与地面摩擦出刺耳的声响:“从今日起,北境要变天!” 他的剑尖重重戳在朔方城的位置,“所有将士,战时为兵,闲时务农。每个卫所划出三成兵力,开垦荒地、兴修水利。三个月内,必须在雁门关至玉门关一线,开垦出千亩良田!”

话音未落,一位将领出列:“大帅,可农具、种子从何处来?”

“自己造,自己种!” 苏逸风猛地扯开大氅,露出内里斑驳的铠甲,“临洮马场要扩建,不仅要养战马,还要培育耕牛;玉门关的商栈改为工坊,招募铁匠打造农具、兵器。缺人手?把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招来,给他们饭吃,给他们安家,让他们知道,北境是夏国的北境,更是百姓的北境!”

他目光扫过众人,突然放缓语气:“至于林家……” 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“派人去金陵,告诉林远山,北境三城的商贸合作,我们可以让利,但商船必须由北境士兵护航。保皇党扣船?那就让他们知道,动林家的船,就是动北境十万将士的命!”

与此同时,金陵丞相府的清风阁内,铜制被雾气晕染得朦胧不清。苏蘅卿倚在湘妃竹榻上,苍白的手指捏着密报,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。保皇党弹劾苏党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朝堂,字字句句都似淬毒的箭矢,首指苏家命脉。

“哐当 ——” 沈玥踹开雕花木门,发间银铃撞出凌乱声响,“周正那老东西又在朝堂上诬陷苏党,说林家的资助是我们谋反的铁证!现在满朝文武都在议论,连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开始传苏家要叛国!” 她将抄录的奏章狠狠摔在檀木桌上,纸张边缘参差不齐,显然是从某处匆忙撕下。

苏蘅卿猛地坐首身子,剧烈的咳嗽随即袭来,他用绣着暗纹的帕子捂住嘴,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洇湿了帕角。待咳嗽稍缓,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九州舆图,最终落在豫州国那片标注着 “商贾辐辏” 的区域。窗外细雨敲打芭蕉,他忽然想起祖父信中所言:“欲破困局,需广结善缘,暗蓄锋芒。”

三日后,金陵城郊的破庙在暴雨中摇摇欲坠。二十余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挤在漏雨的屋檐下,骨瘦如柴的小手争抢着铁锅边缘的稀粥。苏蘅卿戴着宽大的竹编斗笠,混在流民中间。他看着沈玥将一袋糙米递给满脸沟壑的庙祝,压低声音道:“大师,这些粮食先撑着,明日还会有人送来。往后每日辰时,让孩子们都聚在此处。”

待众人散去,苏蘅卿摘下斗笠,露出苍白却坚毅的面容。雨水顺着下颌滴落,打湿了月白色长衫的领口:“从今日起,这个破庙就是我们的据点。去招募些机灵的孩子,就说这里管饭,还能学认字。”

“可我们为何要……” 沈玥话未说完,便被苏蘅卿抬手打断。

“乱世之中,人心最可贵。” 他咳嗽两声,用帕子掩住嘴,目光扫过墙角蜷缩的孩童,“这些孩子无依无靠,只要我们施以援手,将来便是最忠诚的力量。教他们读书识字,再让李骁找些退役老兵教他们拳脚功夫。记住,此事要绝对隐秘,不能让任何人察觉与苏家有关。”

与此同时,豫州国的首府洛安城,李骁正站在新购置的商行门前,腰间的铁胎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。他以李家的名义买下整条朱雀大街,表面上挂着 “万昌号” 的金字招牌,专营丝绸、茶叶,实则暗中打通了北境与豫州的商路。当第一支插着苏家战旗的商队满载着北境的皮毛、药材驶入洛安城时,李骁特意让车夫们高喊:“北境特产,平价售卖!” 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。

夜幕降临,破庙内亮起几盏油灯。苏蘅卿倚在斑驳的梁柱旁,看着沈玥教孩子们认字。泛黄的宣纸上,歪歪扭扭地写着 “忠”“义” 二字。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突然举手:“先生,学认字能吃饱饭吗?”

“能。” 苏蘅卿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浅笑,他强撑着起身,走到孩子们中间,“学好了字,便能看懂天下事。等你们长大了,还能帮更多人吃饱饭,让这乱世不再有饥寒交迫的人。” 他的声音轻柔却坚定,在破旧的庙内回荡。

随着日子推移,破庙的规模悄然扩大。后院搭起了简易的练武场,退役老兵们手持木剑,教孩子们练习基本招式。苏蘅卿每日都会来此,有时教孩子们研读兵法,有时则听他们讲述街头巷尾的传闻。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,经过他的梳理分析,渐渐拼凑出金陵城各方势力的动态。

一日深夜,苏蘅卿正在清风阁内整理情报。沈玥匆匆赶来,怀中抱着一个油纸包:“公子,这是今日孩子们在周正府邸附近打听到的消息。保皇党正在暗中勾结北朔细作,意图抹黑苏家,挑起北境战事!”

苏蘅卿的瞳孔骤然收缩,咳嗽着展开油纸,上面歪歪扭扭地记录着几条关键信息。他抓起狼毫,在宣纸上飞速书写:“立刻让李骁在商队中安插信得过的人,一旦发现北朔细作,务必生擒。再派人给祖父送信,北境需加强戒备。”

窗外,雨不知何时停了,一轮弯月挂在天际。苏蘅卿望着北方,手中的密信墨迹未干。他知道,自己在金陵布下的这盘棋才刚刚开始,每一步都如履薄冰。但为了苏家,为了北境,他必须在这暗流涌动的朝堂中,闯出一条生路。而那些在破庙中成长的孩子,终将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刀刃,斩断所有阻挡苏家的荆棘。

错乱漏章催更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