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章 王朝的落幕
龙霄王朝曾以 “受命于天” 的威严雄踞九州,三百年间,王朝的龙旗飘扬在每一处关隘城池。鼎盛之时,天子贤明,朝堂上下政通人和,律法严明,商贸往来频繁,长安、洛阳等城池里,市集喧嚣,工坊林立,丝绸之路驼铃阵阵,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;诗坛词苑人才辈出,文人墨客吟诗作对,文化繁荣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,一派盛世图景。
然而,盛极必衰,随着时间推移,王朝逐渐显露出衰败之相。后期继位的帝王耽于享乐,沉溺于酒色之中,将朝政抛诸脑后。他们大肆修建奢华宫殿,广纳天下美女充盈后宫,为满足私欲,不断加重赋税,百姓的田赋从最初的十税一,逐年攀升至十税五,许多农户辛苦劳作一年,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要上缴官府,自己却食不果腹。不仅如此,大量青壮劳力被征发去服徭役,修建供皇室游玩的离宫别苑、巨大的石像生,致使农田荒芜,民间怨声载道。
朝堂之上,奸臣当道,结党营私之风盛行。以丞相张鹤年为首的权臣集团,把控官员任免,公开卖官鬻爵,官职明码标价,只要有钱便可入朝为官。司法体系更是腐败不堪,冤假错案频发,富绅豪强犯下命案,只需向官员行贿,便可逍遥法外,而平民百姓哪怕只是犯了一点小错,也会遭到严酷刑罚。整个官场乌烟瘴气,正义难伸。
在王朝内部腐败丛生的同时,民间矛盾也日益尖锐。黄河流域突发百年不遇的大旱,土地龟裂,庄稼颗粒无收,饿殍遍野。百姓们成群结队涌到官府门前,跪求开仓放粮,然而官府不仅视而不见,反而变本加厉催缴赋税。走投无路之下,百姓们终于爆发,一位名叫王猛的猎户振臂一呼,率领饥民揭竿而起,高喊 “反了这吃人的朝廷”,起义的烽火瞬间燃遍中原大地。各地农民纷纷响应,起义军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与此同时,东南地区的苏逸风,出身江南士族,自幼目睹百姓疾苦与朝廷腐败,心怀壮志。他散尽家财,招募义士,以 “匡扶正义,还天下太平” 为口号,组建 “清风军”。苏逸风极善言辞,善于收拢人心,他提出减免赋税、平分土地等主张,吸引了众多饱受压迫的民众加入。清风军纪律严明,每到一处,便开仓放粮,救济百姓,深受民众爱戴,队伍迅速壮大。
而炎华王朝东部水师将领林昭,为人正首,心怀家国。在奉命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,他看到百姓被官兵肆意屠杀,村庄被焚毁,内心备受煎熬。一次战役中,他的船队误入起义军埋伏,本可凭借水师优势强行突围,但他却被起义军将领的一番 “为民请命” 之词所打动,毅然率领麾下精锐水师投奔清风军。林昭精通海战,擅长排兵布阵,他的加入,让清风军如虎添翼。
面对此起彼伏的起义浪潮,龙霄王朝派出大军镇压。然而,多年的腐败早己侵蚀了军队的战斗力。将领们克扣军饷,中饱私囊,士兵们缺衣少食,士气低落。在与起义军的交锋中,官军屡战屡败。更糟糕的是,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见王朝内部动荡,也趁机举兵进犯,北方的匈奴铁骑南下,烧杀抢掠,边疆百姓苦不堪言,王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绝境。
起义军与官军展开了一场场惨烈的战斗。在鄱阳湖之战中,林昭充分发挥水师优势,利用风向与地形,火攻官军船队,以少胜多,重创王朝精锐水师;在潼关之战里,苏逸风巧用反间计,离间守关将领与朝廷的关系,致使潼关守军军心涣散,清风军趁机一举攻破这座天险关隘。
随着时间推移,起义军的势力愈发壮大,而龙霄王朝的统治却愈发摇摇欲坠。最终,各路起义军联合起来,兵临都城长安城下。城破之日,皇宫内火光冲天,末代皇帝在熊熊烈火中自缢而亡,象征着王朝至高权力的龙椅被焚毁,龙霄王朝历经三百年风雨,就此覆灭,九州大地陷入了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,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开启。